以材料、工艺、结构、制程和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
为客户提供可感知价值的
差异化方案
赋能美好生活
  • 拥有卓越的材料专家团队, 自主研发出多项正极、负极、电解液、隔离膜和凝聚态材料等, 基于对物性的深刻理解, 掌握锂电池化学体系设计核心技术, 高效地探索具有更高性能、安全、可靠和更具性价比的电化学材料体系。

  • 基于对电池特性的深入理解和多年的实践经验, 不断实现产品的迭代创新, 始终为全球用户提供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绿色环保的新能源产品, 服务及解决方案。

  • 通过智能传感、智能算法和智能协同三大研发布局, 为用户提供更经济、更安全、更可靠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驱动世界前行,让能源自由流动、高效配置。

高比能技术
中小型电芯能量密度>
  • 高镍811领先体系,Ni%大于90%

    高镍811领先体系,Ni%大于90%,搭配颗粒级配比优化技术和抗凝胶技术,在材料和极片层面保证加工的同时,大幅度提升能量密度,有效兼顾高标准安全可靠性。
  • Si/Gr新型复合材料

    Si/Gr新型复合材料, 配合靶向工艺技术和定向孔结构技术, 改善Si材料动力学和硬膨胀问题的同时, 有效提升电芯的能量密度和功率性能。
  • 通过粒径设计和晶型配比

    通过粒径设计和晶型配比, 搭配耐氧化电解液技术, 通过不断拓宽电压上限, 脱出更多的活性锂, 从而显著提升能量密度, 实现最优性价比。
  • 通过特殊的材料复合工艺

    通过特殊的材料复合工艺,实现了集流体的轻质化,显著提升电芯的能量密度,同时搭配极片刻蚀和堆叠技术,有效解决轻质集流体动力学问题。
  • 业界首创的软包电芯CTM

    业界首创的软包电芯CTM(Cell to Module)高效成组技术, 消除Cell到Structure的所有冗余, 提升软包电芯全方位防护和Pack产品的安全性能, 同时实现Pack体积能量密度提升、成本降低。
  • CTC(Cell to Chassis)技术

    CTC(Cell to Chassis)技术, 将电芯与车架、底盘、热管理结构及BMS控制模块等高度集成, 极大地提升集成效率, 对整车轻量化设计提供支持, 同时兼顾电源系统的可维修性。
长寿命技术
寿命最高可达
  • “低锂耗”阳极材料表面和本体结构的稳定性显著提升, 可以大幅减少电芯使用过程中的活性锂消耗, 达成超长寿命的性能需求。

  • 自动修复固体电解质(SEI)膜缺陷, 确保其完整性和稳定性, 提升电芯的循环和存储性能。

  • 通过材料颗粒和结构优化, 适当降低正极材料活性, 使用时再重新激活, 缓慢释放活性锂, 减缓容量衰减。

  • 根据寿命需求, 定制化进行补充活性锂, 减缓容量衰减, 延长电芯寿命, 实现更高价值。

  • 基于电芯swelling特性及加压需求, 搭建精准加压结构, 对电芯的循环寿命过程进行精准加压, 实现Pack产品长循环寿命需求。

  • 基于状态观测器的均衡算法充分发挥均衡硬件能力, 管控电池不一致性并提升电池成组容量, 有效延长电池组寿命。

超快充技术
充电如换电
充满仅需8分钟
引入超低粘、高电导新型电解液配方 实现快速充电
  • 使用先进零维、一维、二维碳纳米材料, 搭建点、线、面多级维度电子网络骨架, 增加电子传输路径, 提升活性材料导电响应速度, 使锂离子脱嵌速度大幅度提升。

  • 从材料颗粒形状和晶相结构出发, 设计在极片中可以自发择优取向的石墨, 缩短锂离子在极片中的传导路径长度, 防止快速充电时锂离子堆积产生锂枝晶, 从而实现锂离子的超快速迁移。

  • 通过引入超低粘、高电导新型电解液配方, 大幅度消除锂离子在液相及固液界面的穿梭阻力, 实现快速充电。

  • 兼具超高孔隙和高浸润性能的新型隔膜, 有效提升隔膜保液能力, 大幅降低锂离子传输阻力, 实现锂离子在隔膜中穿梭畅通无阻。

  • 构建非均质极片结构, 调节固液交互界面锂离子传输通道数量, 同时减少锂离子固相扩散路径长度, 达到三维多孔电极的同等效果。

  • 引入智能算法技术, 实现电芯健康状态和充电能力在线跟踪, 在使用过程中进行自适应充电速度调节和提供用户界面交互。

真安全技术
环环相扣让每一次出行安然无虞
  • 高安全电芯主材
  • 高安全电芯辅材
  • 不燃烧结构
  • 机柜级防爆
  • 异常膨胀管理
  • 大数据预警

对“材料基因库”进行高通量筛选,通过元素掺杂,保证能量密度同时,又加大氧气释放难度,提升材料热稳定性;此外,配合改良电解液基因,有效减少了固液界面间的反应产热,显著提高了电池的热安全性。

独创的先进纳米涂层技术,在极片表面形成稳定致密的安全界面层,大大降低材料表面活性,显著提高电芯的热力学稳定性。同时,配合高安全复合集流体,可以有效减少了Al层和阳极的反应,显著提高电芯热安全和抗穿刺性。

通过超高耐热、超低导热材料与扰流降温、泄压排爆的结构设计, 实现防串烧材料&安全结构的结合设计, 实现结构不燃烧, 提升pack安全性能。

针对机柜产品的安全特性需求, 采用实时安全检测、主动泄压、被动定向排爆、消防联动等技术, 实现对机柜热失控情景的全方位、多手段的层层防护, 实现机柜不爆炸。

在pack产品生命周期内, 通过结构设计对Cell的膨胀状态进行管理, 形成对电芯异常膨胀的结构预警机制, 提升产品安全性能。

通过分析、挖掘, 提取数据深度特征, 归纳特征变量内在关系, 结合信号检测与传输技术, 打造故障实时检测系统, 实现电池预警, 让再微小的异常都无所遁形。

宽温域技术
极寒环境
一分钟入夏体验
  • 反应活性更高的新型阳极结合多维锂离子传输通道的阴极和具有超低凝固点新型电解液,使得锂离子在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中承受较小的穿梭阻力,大幅度提升电芯低温下的充放电表现,实现极寒环境的畅游。

  • 引入电芯自预热结构器件, 实现电芯温度闭环管理, 使电芯始终处于舒适温度的工作区间, 拓展极寒工况适应能力。

  • 脉冲加热技术, 可以使电芯最大限度均匀发热, 克服常规加热膜加热方式造成的电芯受热不均衡, 保青春, 抗衰老。

  • 基于等效电路模型与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 实现高精度SOC估计与硬件导致的SOC误差快速修正。

  • 通过使用在线阻阬智能算法技术, 结合功率状态(SOP)计算模型, 实现任意环境工况下的实时SOP数值获取, 确保不发生因动力不足引发的安全事故。

智管理技术
让电池更懂你

电池24小时全周期
全方位监控

结合电池机理与测试数据构建开环寿命预测模型,通过实际使用数据闭环校正此模型,实现高精度健康预测与实时估计。

以智能化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快充策略为依托,基于温度及SOC的敏锐识别,让电池在健康充电区间快速充电,并保护电池免受快充损害。

基于电池老化应力因子定量分析和使用过程中老化应力自适应控制,优化电池实际使用寿命。

通过电池包内无线化通信,简化采样线束,减少接插件失效风险,提高pack装配效率及可靠性 ,降低pack技术复杂性及整体成本,可更好的支持未来智能管理方案。

BMS和IoT功能相结合成云BMS,通过对数据进行机器学习训练,实现对电池的全时守护,并且可以通过OTA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软件更新,让电池更安全、更长寿、也更高效。

基于云BMS, 通过耦合电池模型和老化模型, 在线估算电芯老化参数, 获取材料老化程度信息, 可精确评估老化状态并预测电芯剩余寿命。

留言咨询